文集《城。外》的制作感想
周杰伦的“稻香”响起,记忆中通往适耕庄的隧道开始打开。
人生总是充满各种试题。
踏进育华中六华文班,文集就这样成了我人生中千万个试题的其中一项。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一点。
就像所有的事情一样,解开它的答案并不是绝对。
你可以拥有许多种思考的方向,也可以拥有很多种解答的方案。
我只想把它变成我想要的答案。
也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中四、中五,看着中六文集组的学长学姐们努力筹备,并出版文集的时候,我只是觉得他们实在太厉害了,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很惭愧地说,我甚至是一个不太喜欢看文集的家伙。这是个人喜好,跟制作文集并没有多大冲突。只是文集的主编不爱看文集,这样的新闻也够大条了。
只是那时的我并没有神仙的本事预料到我会成为文集的一份子,更会成为担当重任的主编。如果能够有未卜先知的通灵能力,我想,我会乖乖地收敛起总是神游太虚的不良爱好,认真向前辈们学习的。
我很感谢他一直都给与我许多难得的机会,此番也愿意给我这样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好平台,舍得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野丫头和一班伙伴一起任性闯荡。
杨老他虽然老是在心底担心我们这群年少会闯祸、暗暗着急,但年纪虽一大把却还很潮的他,还是学起蔡依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我们自由发挥。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那是你们的文集,属于你们的纪念册,不是我的。”
基于这点,他就像旁观者一样,并没有插手管我们太多,只是适时指点和提醒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偶尔督促下我们的进度。我想,这一年的文集,拥有了比以往更大的自由度,因为老师给了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而我们立志要做的也就是一本“属于我们的文集”,同时也让读者们可以在文集里找到自己。
每一本文集都是独特的。随着它不同的主编和编委,形成各自独有的风格。
《城。外》的独特,在于它有一个不爱看文集的主编。所以,她的主编有个不成文的主张。那就是她要一本即使不爱看文集的人也会喜欢看的文集。
《城。外》的突破,在于它有一个爱探索的副主编和喜欢乱闯荡的一班编委。所以,他们有一个大胆的决定,试图在传统文集里渗入采风的实记文章。
人类有一颗构造复杂的脑袋,还有一颗复杂构造的心脏。
复杂的脑袋有一些复杂的想法,复杂的心脏有复杂的心情,形成复杂的情绪与起伏。
所以,人类绝对是复杂的。
当一个复杂的人类和另一个复杂的人类相遇,复杂的问题就会开始产生。
不难联想的是,当三十三个复杂的人类聚集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复杂就会无限量向外扩大。
和大多数最寻常的团体一样,我们不乏问题要面对,也不乏制造麻烦问题的问题人物。
这对我而言算不了什么。我并不会天真到期望我有二十二个和我一样共同进退的战友。我甚至早已布好了当所有问题出现时我的后备方案。我绝对不要受任何人影响。在我的能力范围和资源援助内,我会尽力做到最好,把我们想要的呈现出来。
就像园丁对复杂草的道理一样。
首先,你要把杂草变成不碍眼又有功用的草皮,你就必须用铲草机把它们铲成原样的草一样高度。如果杂草还很顽固不愿屈服,你就必须狠下心斩草除根,把它们烧成灰烬。要是它们春风吹又生,死灰复燃,你就只好在你的领地上撒下毒草粉,把它们隔绝在你美丽的花园外,又或者把它们变成装饰你的花园的一种植物。
没错,耐力和包容是关键。你必须很有耐心时时修剪它,也必须包容它的存在。没有一座花园,没有杂草。而杂草的顽强精神,如果运用得好,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推动力。
当每个人都在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责任和参与感的时候,一切就会开始变得很不一样。
就这样,我们这群各怀才能的杂草,合力打造了属于我们的花园。
在文集的制作过程中,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为筹划,中为筹备,后为推介。
以孕妇怀孕的过程来比喻的话,就是:
前为生育计划和行动,中为怀孕周期的养胎和胎教时期,后为生产和养育。
每一位编委都在前中后里扮演着不同轻重的角色,合力出版属于我们的文集,生出我们的宝贝小孩。
套一句张艺谋的名片:一个都不能少。
缺一不可。
到了最后的文集推介礼,大家才找到了归属感,才发现我们谁也少不了谁,就这样一起走了过来。
这是值得欣慰的。
大家合力完成文集推介礼的那一刻永远值得纪念。
《城。外》的概念是合虚幻的故事和真实纪事为一书。通过城内的机器人下乡和城外的稻草人进城的足迹为主线,走过一篇又一篇文章,带领读者穿越不一样的心情和地方,找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城内,我们去了吉隆坡和茨厂街的闹市探索,挖掘一些只属于城市的风貌;城外,我们来到鱼米之乡—适耕庄冒险,寻找不一样的天地。
因为是初生之犊,我们仍然有许多不足,那是一定的。
因为中六,我遇见文集。
因为文集,我遇见一辈子的挚友和不愿离弃的同伴。
因为《城。外》,我们拥有了不平凡的回忆。
短短的一年半,不太长的时光。
我们都因此成长了。
《城。外》不仅仅是一本文集。它是一个故事,一本友情的日记、回忆倒带,属于城内城外的实记,也是一本小说、一本绘本。
2oo8/2009年中六文集组
文集《城。外》主编 芯
笔于 二零一零年二月三日 傍晚七点二十分。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