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从提当年,才领会什么是不堪回首。
不说以前,先说说现在。
毕业有三年之久,所以回到育华时候也见不到多少熟人。前两年还会遇到就读中六的同学,无论熟络与否,也总会点头示好。不像现在,大概很多人都不晓得我是谁了。
也没差,反正我也不求大家都认识我。
似乎每次回到育华都是为了回馈华文学会。
好比看看中华文化营、看看家长回校日那天的中华文化展以及文集推介礼,还有为了替弟妹教学辩论。
当然,比起其他学长,我的曝光率算蛮低。尤其在那些旧同学珠玉在前,我的出现也失了光泽。
有好几次回到育华是为了见杨老师。这么说很坏,不过那时的确有一些念头是要让老师写一封面试学院奖学金的推荐信。为此,我打搅老师好几天。我深觉自己好坏。
可这让我有一些感触。先不说什么感触。
仍记得,那时候踏入华文学会是因为参加辩论比赛。
这之后,杨老师就开始有意思培养我成为华文学会主席。
题外话,多年之后我有问过我的学长,他说我那时真不像主席的模样,主席应该是强悍而主动,可我却被动又得过且过。
结果,就这么在中三那年成为口艺组副组长,接着中四那年担任副主席一职,再来就是主席这个职位。
人事复杂,我那届执委名单可是有些波折。话说华文学会有不明文规定,就是各个执委都是透过委托而上任,不像其它学会那样透过公选而遴选各个执委。也就因此,怎样委任变得是顾问老师、前任主席和该任主席负责钦点的工作。我那时就凭各个执委的能耐与态度而分配,可有句话叫作‘顺姑情逆嫂意’,总有些人对他所被分配的岗位表示不满。
我为此难过了一些时候,幸得老师一句肯定、前主席一句她来担待,可让我非常窝心。反正这一段发生的事没什么好说,我也不用多提。
记得那时候我当上主席之后,变得处事患得患失。前两任主席风范,不但耳闻过,也见识过。再加上老师常把他们挂在嘴边,我也变得养成一种心态,叫作‘不太有过失就算对得起自己’,反正我觉得我做得多好也好不过学长学姐。
多年后再看回去,也深觉自己错失那些宝贵的机会。
这也难怪,当时的自己忙着功课,忙着想要自由,也烦虑于其他执委热忱度偏低,所以要办什么活动就变得兴致缺缺,虎头蛇尾。
我重申,多年后看回去,会觉得那时的自己来不及成熟。
反正我对那段日子剩下的,也只有来不及享有的遗憾。
而现在,我只能做的,也只有被需要的时候回去帮忙。前提是,我能力范围之内。我可不想夸下海口,这应该是成熟的表现。
来到今天,过去就已经过去。站过从前那个华文学会主席的楼台,看到的东西总会和别人不一样。可能是老师的话,可能是处事上遇到的挫折,也可能是处在那个环境所遇到的人事物,而培育出一个想法上和态度上比同伴们来得强韧。
以前总会怨责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时而,我也会怨恨自己常常把事情搞砸了。可现在,会觉得那时候的自己何苦如此。当朋友看到我回去育华,露出一种‘为什么呢?’的嘴脸,我也只是笑笑。回去的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个可以与老师交谈甚欢的朋友,那么有什么理由‘为什么呢’?
我只能说,中学生涯让我又爱又恨。
学得多,却也显得非常笨拙。
重提刚刚提到说回去让老师替我写推荐信时的感触,我那时其实觉得老师其实也没有义务替我做任何东西,我能够得到也只是因为老师的体贴。还记得后来需要校长签名,在我完全没在育华的时候,短短两天老师也能替我弄出校长签名的推荐信,可想老师对我非常好。当然,其中还有几个朋友帮忙,我也这里顺便感谢一下。
站在毕业许久的立场,我深深觉得当过这个主席也算获益不浅,不过可不会马上就知道获得什么益处。成长之后,你才会觉得那些片段给你留了什么。别说主席这个虚名,其他职位,又或者普通的会员,只要深刻体会过个中过程,其实都可以带走很多课本得不到的东西。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