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育中华文学会网站!
Follow our Twitter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史铁生――《我与地坛》

历史上有些人的辉煌是用苦难铸就的,今天的史铁生便是一例;文学史上有些作家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史铁生便是一例。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两年后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延安插队,却因腿疾瘫痪了,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瘫痪后他曾进了北京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剧,无法工作,回到家中休养。史铁生在生病之后,开始了写作生涯。正如他自己所说:“身体的残疾夺取了我的空间,却给予我更多的时间!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创作……
         1979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与其夫人》,1983年,1984年他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弯》、《奶奶的星星》连续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最早是以小说创作引人注目的,初期小说与暴露“阴暗面”的文学有相通之处。另外就是描写知青生活的,回忆中有反思。由于自身身体的残疾,他也开始涉及与残疾有关的主题,先是对残疾人生存状态的描摹,而后开始进入更为深刻的关于人的有限与无限的问题的思考。
         史铁生的作品,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还有中篇小说《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散文集《答自己问》、《记忆与印象》,随笔集《病隙碎笔》等。自他1991年在《上海文学》发表长篇散文《我与地坛》之后,他的散文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同。其部分作品也陆续被译成英、日、法等语种,在外国出版,深受欢迎。
         他用自己的轮椅代足,爬出了一条曲曲折折的道路,向艺术和人生的极限攀登,达到了常人难以取得的高度。读他的书,读他这个人,是令人无限感动的一件事。



作品欣赏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散文,是史铁生最为人所称道的散文佳作,写的是作者的思想成长的历程。作者活到20岁,突然变成了残疾人,他对于生存意义的追索和一个地方密不可分,这就是文章中写道的地坛。他在地坛这个荒老的园子里苦苦地思索,远离了人群,远离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欢乐。他转着轮椅一次次地来到这里,静观残垣破壁,荒草秋虫,感悟人生的原因与目的,又以轮椅为圆心,拾掇着落入眼中的世态人情,十年如一日。作者在文中思索了生与死等人生终极性问题,并且以相当的篇幅叙写母爱。
         第一部分,作者由自己与地坛的偶然的相遇写起。他是在自己最不幸的时候结识了地坛的,十五年前的那个下午,他摇着轮椅进入园中,这是一个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地坛用它无声的语言抚慰着他伤痛的心灵,而作者也该是最理解地坛的人。这一段写他与地坛的亲密关系,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悲凉凄怆的情调。
         第二部分是写母亲的,也是写得最感人的部分,是全文的精华之处。直到母亲去世很久,作者才想起,当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怎样一个难题。她不是那种只会疼爱儿子而又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儿子心中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他出去走走,知道他要是老呆在家里情况会更糟,可她又担心他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那时他的心情坏到了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似的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也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她也知道该给他一点独处的时间,每次他要动身时,母亲便无言地帮他准备,帮助他上了轮椅车,看着他摇车拐出小院。他离家去地坛独处,母亲会是什么心境,当年他不曾想过。只是在母亲突然去世之后,作者才有余暇设想,当他不在家的漫长时间里,母亲是怎样地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那时他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不知道儿子的痛苦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曾经有过好多回,他在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他,看见他还好好的在那里,就悄悄地转身回去。有几次他已经看见母亲了,母亲却没有看见他,茫然而急迫地走过他常去的一些地方。地坛那么大,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谈何容易,母亲走过多少焦灼的路啊!多年来他第一次意识到,那园中不只到处都有过他的车辙,而且有过他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如今作者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地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他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再不能到园中找他了。
         古人说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哭者,其人必不孝。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史铁生的文章使一千多年前的李密黯然失色。这段文字的确写来感人肺腑,并曾经作为母亲节的献礼刊登在《女友》杂志上,感动了无数读者。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
   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
   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
   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
   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
   人之为人的价值与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
   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
   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0 comments:

好书推荐
《倾听》
非卖品
《食话食说》
售价:RM12
《HOLD住青春》
售价:RM12
《我的歌声里》
售价:RM15

如有任何意见,请电邮至 yuhuacs@gmail.com

育中华文学会

Copyright © 2014-2016 加影育华国民型中学华文学会